原标题:激发农村园等非编制教师积极性 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
山东青岛构建优质普惠学前教育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以来,青岛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力促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满足“幼有优育”的民生期待。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1%,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超过90%,走出了一条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路径。
幸福感更强了 普惠率更高了
优质的普惠教育,留住人才是关键。针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编制人数少、稳定性差、结构不合理、工资待遇较低等普遍问题,青岛市大胆改革,让幼师幸福感更强。
2018年,青岛根据有关政策重新核对幼儿教师编制,教师编制总数从4372人增加到5134人,另外增加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数7341人。2018-2021年新招聘编制教师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教师2427人,极大补充了编制教师力量。
为更好地激发农村园等非编制教师的积极性,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青岛市实行“双80%”政策,即公办园非编制教师工资达到当地编制教师平均工资的80%以上,所需经费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列入区(市)、镇(街道)财政预算。
“我们也有了五险一金,也可以贷款买房了。”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泊里中心幼儿园教师张玮玮说,近年来西海岸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单位除了缴纳公积金外,在评选先进、评定职称时也有倾斜,这让他们工作更有动力。
据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教体局局长于瑞泳介绍,西海岸新区为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待遇问题,由区财政拨付专款,把城镇职工社平工资最高额的80%作为参保基数,为农村幼师补投保险,2018年一次性投入近亿元,完成农村幼师补保和388名年满50周岁超龄农村幼师的退出工作,同时选派城区优秀骨干幼儿教师到农村支教,提高农村园办园质量。
人才能留下,园区建设也得高标准。青岛市近年来持续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第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中心园和村办园的办园条件,第二期、第三期共建设幼儿园700所,大量增加了公办园学位。
2011年至2020年,全市共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1320所,总投资达到76.53亿元,提供学位23.6万个。
据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介绍,各区市正多措并举推动幼儿园建设,如李沧区确定所有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园,在机构改革编制收紧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幼儿园机构编制、人员编制。从2017年以来,青岛市共建成并投入使用23处公办小区配套幼儿园,新增幼儿园独立机构编制18个,极大缓解了公办园的压力。
青岛市李沧区东川路幼儿园孩子家长孙娜娜说,在该幼儿园开园前,去最近的公办园需要先坐半小时公交车,然后再步行10分钟,接送孩子很不方便。
“联盟”就是力量
为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青岛市力促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联盟办园方式不断满足“幼有优育”的民生期待。
据了解,青岛重点探索了优质公办园办分园、合作办园、镇域一体化办园、发展共同体办园四大类联盟类型,包括“优质公办园+分园”“优质公办园+教学点(小微园)”“优质园+薄弱园”“优质园+新园”“镇街中心园+村办园+民办园”“优质园+优质园”“城区优质园+农村园”“城区优质园+城区薄弱园”8种联盟模式。
走进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小桥、流水、鹅卵石映入眼帘,院子依山而建,盛夏的翠绿将这里团团环抱,雨后的空气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在园长邵瑜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园内孩子们的“绿色教育”作品展,一件件用废塑料瓶、废轮胎、废木料等材料做成的艺术品有序摆放,尽显“自然天放,尽性成德”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该园不断探索管理机制和育人机制,实现联盟办学,并将绿色教育逐步打造成可复制、可操作的绿色管理模式。联盟体成员成熟一个独立一个,实现了学前教育优质理念快速复制。
“现在,‘孩子’也都当‘妈妈’了。”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教体局总督学张成霞表示,联盟办学实现了先进学前教育理念的共享发展。现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联盟体中的一些优秀分园不仅实现独立办园,还各自成立了联盟体,带领更多的联盟成员共同发展。
目前,青岛市共组建学前教育联盟体407个,优质园和薄弱普惠园联盟办园参与率已达到100%。各类联盟体的组建实现了幼儿园之间的强弱联合、强强联合、区域联合、特色联合,实现优质园数量逐步提升至50%以上。
此外,青岛市还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实施分类定级,按照类型等级确定收费标准和政府补助标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青岛实行提前拨付普惠资金、房租减免、普惠园认定等政策,支持民办园健康发展,237所民办园积极申请转为普惠园。
体制有突破,机制有保障。青岛市以联盟办园的形式破除体制障碍,同时也从财政扶持机制上保障优质普惠幼儿园的运行。
青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保持在6%左右。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助,全市公办园每年公用经费标准提高至不低于1000元,普惠性民办园每年生均定额补助标准从平均2400元逐步提高,部分区市已达到3600元。
据了解,青岛市还建立幼儿园建设资金支持体系。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形式,按照平度市、莱西市每班8万元,即墨区、胶州市、原胶南市每班3万元标准给予农村县市幼儿园建设一次性补助。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启动后,对于区市建成启用的公办园,市财政按照每班3万元的标准给予开园资金,对主城区2015年以来回购的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市财政按照每班5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公办园举办的教学点(小微园),市财政按照每处8万元加每班3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支持增加公办园学位。
提质优化升级 健全长效机制
基层干部表示,未来青岛市还应针对普惠学前教育进一步提质、优化、升级,并且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深入实施普惠园普及建设。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多渠道增加公办幼儿园,每个有条件的社区至少有1-2所公办幼儿园或教学点(小微园),让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
进一步实行扩优提质工程。深入实施联盟办园改革,省一类及以上幼儿园占比进一步提高,全面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深入开展游戏活动实验和幼小双向衔接,持续纠正“小学化”倾向。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加大园长管理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培训力度。
健全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障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确保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与小学联动,设立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建立幼儿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实施全方位监管工程。强化对幼儿园的全方位动态监管,做好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民办园管理,推动民办园分类登记平稳实施、有序进行。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审批,加强源头监管力度。
责任编辑:王蒙
原标题:山东青岛构建优质普惠学前教育激发农村园等非编制教师积极性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